自1999年以来,全国实行春节、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,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。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,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,开始了另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。黄金周引发的旅游热,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,但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,因此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修改。原“五.一”的七天长假改为三天,分配为民族性的节日短假。虽然放假的次数增多了,但是每次放假的天数却减少了,对这一改革,人们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,对此学生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。 据调查分析,有80%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把长假分成短假。“五.一”黄金周已有数几年之久,突然间取消了人们盼望以久的黄金周假期,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。“五.一”期间,正是春夏之交、冷暖适宜的好季节,人们利用这个假期同亲友相聚、外出旅游都是很惬意的事情。而调整后的“五.一”改为小长假,要想做中途的旅游基本是不可能了,那些相隔异地的亲友也只能“望假兴叹”了。一些家住省外的学生说:“以往的假期虽然也不能回家,但是还能利用这个假期去做短期的兼职,但是现在突然改变,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了。” 还有5%的学生认为长假变为短假这一举措是好的。这些同学认为,以往的长假不是去旅游就是去走亲访友,根本就没达到休息的目的,到了开学的时候又要调整一段时间才能恢复,很不利于学习。现在,时间缩短了,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有什么大型的活动,这样正好能在家好好的休息,也解决了“春困”。一些同学说经常的放假还能缓解压力,使我们的学习张中有驰,并且“假日综合症”也导致人们的工作效率普遍下降等等。由此看来,此次节假日的调整也顺应了现实生活的需要。而增加民俗性的节日假期也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,增加民族文化的影响力,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和渗透。 有15%的学生认为法定假日的调整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。他们认为,虽然没有了长假不能进行长途旅行,但是也可以利用短假放松自己,可以去像历史博物馆等地方进行一日游,这样既能放松自己,也增长了知识。还有人说,就算是学校放假,他们也没有给自己放假,他们也在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提高自己。因为他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,以后未必有这么集中的时间去学习了,因此现在要抓紧时间“充电”!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,大多数同学们依然很留恋以往的“五.一”黄金周。尽管长假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调剂生活的良机,但是长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。例如:著名的景点,每逢“黄金周”就人满为患,这样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,环境的破坏,严重的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国家采取假日改革这一制度还是利大于弊的,作为大学生,我们更应当积极拥护国家的决策。
|